.\icu

Blog of @megakite.


February 20, 2023

关于自我分析

沉迷于分析自我的人最有可能陷入的困境就是将自己的主体性分解,认为自己处在一个高于自己的——实际上是被自己所预设好的——规则的框架当中,而自己是作为被框架所统摄的对象而存在的,从而并不具有,或者具有比较少的能动性,因此也难以走出这种困境。

而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正是「分析」这一动作本身。进行「分析」,意味着预设某种公理,并且认定当下的自己已经是被这些公理所构建完毕的;换句话说,就是认为从这些公理构建自身是可能的,并且自己也只需要由这些公理所构建。

然而这些公理本身极其脆弱,甚至有些只是臆想,不过是它们的外表实在太过魅惑——它们具有完备、闭合等一系列极端吸引人的特性,好像拥有了它们就达到了圆满一样(事实上,这种特性只在想象中存在,看看停机问题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吧),使得一部分人将其当作了真理。

这些公理的打破只需要任何一个不能再继续只进行这种思考,而不得不对除我以外的其他人进行主动的输出或反馈的契机——也就是向他者敞开的契机。在这时,框架将不起作用了,因为这些分析性的话语无法在自己和他人互相影响,也即在自己和他人的主体被完成一种综合性的扩展之前,对二者作出任何判断。

换句话说,与他人交流,并不是可以走出舒适区,而是必须走出舒适区;或者说,走出舒适区成为了一种客观上不得不达成的、首先需要由自己「意识到」,而非仅仅是需要主动去行动的前提:只有当这个预设好的框架已经摇摇欲坠时,交流才成为可能。明白这一点,就不难找回自己与人进行交流的能力,乃至使得自己最终走出失语的状态。

这个问题已经讲完了。